1、庭院内挖井
为了避免在一些夏季暴雨的时节,出现雨水堆积的现象,会在地坑院的一个角落部位,挖上一口土井,这口土井可以称之为渗坑。一般土井的深度较小的,大约在5~6米左右深;而挖的较大的土井深度一般可以达到十几米的深度。同时在挖土井的时候,会将其井口部位挖的直径偏小,井底部位直径挖的却比较大,能够形成一种葫芦形状。在土井的底部还会垫上一层炉渣,打造出一个过滤层,一旦下暴雨就可以将雨水直接引流到土井里面,可以有效将地面上的雨水排除,经过小型过滤层之后,能够用于人洗衣服、喂牲口等。
2、顶部墙面修的较高
地坑院是由中国古人打造而成,距今已经有了许多年的历史了,通常会选择15米左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平地上挖上6~7米的坑,并且在坑的四面墙上会将居住的窑洞挖出来,这个窑洞一般深度在8米到12米,高度在3米左右,宽度在4米左右。在建造地坑院的时候,为了解决排水的问题,会在地坑院顶部周围修建大约1米到2米左右的矮墙,将顶部墙面修的稍微高一些,能够有效避免雨水倒灌的情况,所以能够有效进行排水。
地坑院也叫天井院,地坑院,当地人称为“天井院”、“地阴坑”、“地窑”,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,被称为中国北方的“地下四合院”,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。
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、山西运城、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的较好特别是在陕州区东凡塬、张村塬、张汴塬这三个高台平原地带,许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,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、近万座天井院。现存最早还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,已住过六代人以上,保存较好的村庄有张村塬的人马寨和庙上村等。